时值中报披露期,券商行业中期业绩呈现普遍下降趋势,上市券商的七月月报也难言乐观,月度业绩遭遇今年以来最大滑坡。 截至昨日晚间,所有上市券商的7月月报均披露完毕。根据《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梳理统计,19家上市券商共实现营业收入31.59亿元和净利润7.32亿元,较上月环比下滑幅度分别为35%和60%。 共有16家券商出现营收和净利的双双环比下降,环比上升的只有东吴证券(8.70,0.05,0.58%)、西部证券(14.16,0.18,1.29%)和国海证券(10.88,0.23,2.16%)。更有兴业证券(10.19,0.01,0.10%)、太平洋(6.14,0.00,0.00%)、方正证券(微博)(4.60,0.02,0.44%)和西南证券(10.06,-0.03,-0.30%)四家券商出现业绩亏损,亏损分别为2082万元、4088万元、5691万元和7118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证券已经入不敷出连续两月。 从净利润排名情况来看,仅有中信证券(12.21,0.03,0.25%)和广发证券(14.20,0.29,2.08%)两家券商利润破亿,7月盈利分别为3.27亿元和1.7亿元,而海通、招商等券商当月利润均未过亿。 七月股市的“跌跌不休”和交易量走低助推了券商业绩的继续下滑。沪综指7月累计下跌5.47%,已是连续第三个月走低。深成指7月累计跌幅也达4.64%,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受此影响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而中报预期下降也主要来源于“靠天吃饭”的经纪业务。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证券行业经纪业务收入 273.33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3%,市场行情低迷,经纪业务萎靡不振。 投行方面,上半年证券市场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2102.22亿元,同比下降 36.5%,IPO首发105家,同比下降36%。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市券商主承销中债券类比例大幅提升至77.91%,权益类则相对下降至22.81%。在IPO首发方面,上市券商业绩呈两极分化。中信证券以 11家 IPO位居上市券商之首, 西南证券、国海证券、长江证券(9.04,0.01,0.11%)和兴业证券四家券商则颗粒无收。 从中报和月报情况来看,此前外界所期待的创新业务提振业绩,最终还是未能得到体现。最新的“新三板”扩容也被分析师认为对券商业绩提振空间不大。 8月3日,证监会表示正式扩大新三板试点,已经被市场预期近两年的新三板扩容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中金公司认为,新三板扩容后,中期内券商的收入来源仍主要集中在转板承销收入,对券商直投业务退出也有一定帮助,除此之外,新三板业务对券商业绩影响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