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2月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相信很多听众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去银行办业务,银行的理财经理会拉着你很热情的您推荐一款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往往都在10%之上,超过了所有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听起来令人怦然心动。稀里糊涂之间,你就在理财经理的怂恿之下,掏钱买了产品。
但是,一年下来,当你美滋滋的拿着合同,去银行兑现收益的时候,却往往事与愿违。有时这种理财产品别说收益10%,亏都亏得一塌糊涂,有的甚至亏了50%以上。傻了眼的你,只能找银行,要求赔偿,但银行总能找到自己的说法。
这样的情景,近些年来不断在各大银行上演。光我们《经济之声》就报道了多起,有理财经理忽悠消费者购买黄金产品的,有购买信托产品的等等,结果都是一样,血本无归,令投资者欲哭无泪。接下来,我们再来关注近期发生的一起消费者被骗案件,这次事件的主角是华夏银行。
有一位名叫 虫子-PANDA网友在微博爆料说,华夏银行门口一群人,喊华夏银行骗钱,虫子还在微博后面配了图,显示出一群人聚集在华夏银行门口。
据媒体报道,这群消费者之所以聚在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门口,是因为他们从这家银行的理财经理手上,购买了一款名叫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理财产品。这款理财产品承诺收益率达到12%以上,但是一年过去了,这款产品的收益率却不尽如人意,根本无法到期兑付。
投资者要求维权,但是银行方面的回答却令人无语。华夏银行上海分行表示,这件事是理财经理的个人行为,并非公司行为;目前这名理财经理已经被开除。
华夏银行已经撇清了与这位理财经理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网上,有一位微博认证为东广新闻台的用户曝光称:华夏银行辩称非其代销产品,但投资人保留下来的一份聊天记录却显示,华夏银行的客服人员曾经承认,这款产品是他们银行代销的。
经济之声记者为此向华夏银行总行求证,一位品牌负责人这样回答了记者的询问。
负责人:这个东西并不是我行代卖的产品。
记者:为什么可以给别人推荐。
负责人:这是他们个人的行为。
记者:我想问一下…
负责人:我没说嘛这是个人行为。
记者:个人行为华夏银行这边会有相关的责任吗?
负责人:对人员的管理不严。
鉴于这位品牌负责人不愿意透露姓名,《天下公司》对他的声音做了处理。截至记者发稿前,华夏银行总行表示,正在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和评估,在完全确认之后会给广大投资者发布正式声明。
好买基金(微博)研究中心投研总监乐嘉庆(微博)则提醒投资者,12%的收益率信托产品,确实有点高,风险也很大,投资者不要被高收益率冲昏了头。
乐嘉庆:理论上风险还是蛮高的,这类产品一般都是信托产品,也就是说一般比较多的就是房地产的一些项目,或者是地方融资平台的一些项目,信托应该原来是投资者存在这些风险的,前一段时间搞着搞着就变成刚性兑付了,那就是一个合法的高级贷款的一个性质,到现在规模已经有6万多亿了,公募基金这么多年可能也得有2点几万亿,发展比较快,但是这里风险的确是存在的,因为你想百分之十及假定是能给的话融资成本就要15%以上,现在这种做什么样的产业,你才能赚到这样的钱?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火爆,而理财纠纷案件时有发生。宁波一家银行理财经理,凭借着客户对自己身份的信任,劝他们不要购买理财产品,转而将钱交由她进行投资,最终导致客户700万元损失。
银行理财经理卖力向客户兜售理财产品,高额的回报和热情的推销背后,其实暗藏很大的玄机。据银行人士透露,销售人员一般可获得5%-7%的提成奖励,一个营销水平高的理财经理业绩好一年仅提成就能挣到四五十万元,所以说在高利益的背后也会导致一些风险问题的出现,就比如说像现在暂时看到华夏银行给出的说是这款产品卖的出是银行,不是银行的代销产品是个人的行为,但是不管怎么说确实是造成了客户很大的经济损失,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一而再再而三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这种情况不是说是偶发事件或者仅仅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了。
张春蔚:人们为什么会去银行,是因为人们觉得银行安全,银行的服务质量好,其实我们有这样或者那样种种的不满,比如说排队的问题,比如说各式各样的收费的问题,但是人们更愿意相信这个地方是诚信安全的,但是你在这个时候不是说让员工积极的配合,而是一开了之,我倒觉得这种开除是什么?是保护,是给了一把保护伞,那就是做错事的人可以不被处分,就是换一个工作接着再骗吗。
能保护得了银行的信誉吗?
张春蔚:所以到最后华夏银行必然要为此买单,人们开始对这家银行不满意了,作为一家并不是很大的银行,它可能为此支付的损失远远超过它来处理这个人的费用。更多的提醒消费者,你在银行所购买到的理财产品,它是不是有相应的保障,可能以前我们觉得看着麻烦不仔细看,现在的话你会发现原来银行也是做生意。
有没有什么直接简单的方法让老百姓进到银行以后很明确的判断出,哪个确实是银行,比如说自己代销的理财产品,或者是另外这种是不是银行自己产品的,我们怎么能判断出来呢?
张春蔚:正规银行的员工在办理相应业务的时候,会出示自己相应的证件;接下来区分到底是银行自己的业务,还是说是外面租银行的位置然后进行的顺风车的业务。就算是银行办理的业务它要有相应的证明,这样为您自己今后的很多约定来进行一个找补。我们很多的机构店大压客,觉得无所谓,正是你这种态度会让客户用脚投票,另外华夏银行应该拿出更多的责任感来。
主持人:一个经理级的人会以工作之便去卖不是银行的产品吗?我其实打了一个问号。
张春蔚:我认为是一套说辞。第一是自己的员工,其次这件事情所带来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如果不是银行的直接客户,是他自己的生意那我想请问这是个案吗?还是说会有更多的理财产品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这件事情华夏银行需要给公众一个好的解释,不是说让这个人一走了之就平息事端,消费者不是傻子,最终他会认为是你银行的信誉出了问题,是你银行的管理出了问题,是你银行造成了大家的财产损失。
主持人: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用户跟经理之间要办什么理财产品、理财业务肯定要有相关的合同和约定之类的,但这个肯定要有双方互相的签名,而且应该要有华夏银行的公章之类的吧?
张春蔚:如果是华夏银行自己的业务的话那肯定是有,但是现在没有看到客户拿出来这种消费凭证,所以最终的结果还是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表示,但是不管怎么样也提醒着消费者,在银行内部很多的业务当中你都可能会碰到李鬼,那确实让消费者得戴一幅眼镜看的仔仔细细,当消费者的眼镜都戴的雪亮的时候,那银行你自己你是否就就可以率性而为呢?
主持人:还是得提醒一下消费者,当你看到理财产品后面标着这么高的收益率的时候,心里真应该打一个问号,这真的让你赚这么多钱吗?还是让你赔的血本无归呢?
张春蔚:有的时候看着是自己的利,但其实别人想的是自己的本。
主持人:风险和收益永远是呈正比的。
|